加拿大央行发出明确信号:降息或推高房价,住房进入政策核心
- 人脉中心项目部
- Sep 9
- 2 min read
【人脉看点👀】09/09/2025
加拿大央行立场微调:住房市场成为利率决策约束
加拿大央行行长蒂夫·麦克勒姆(Tiff Macklem)近日在墨西哥城演讲时,释放出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:住房市场已被纳入央行政策框架的核心考量。演讲虽然以“灵活的通胀目标”为主题,但实质上传递出鹰派倾向,表明未来降息不会再被视为缓解住房可负担性的工具。

央行强调不会放弃2%的通胀目标,并承认货币政策虽然无法直接增加住房供给,却能直接影响需求。这一表述意味着住房问题不再是通胀之外的独立议题,而是利率政策的重要约束。换句话说,未来任何降息决策,都必须权衡其对住房需求的刺激效应及通胀风险。
这一转变与疫情时期的经验密切相关。2020至2022年间,央行大幅降息曾推动全国房价飙升40%,直接加剧通胀压力。如今,住房相关成本已占CPI的28%,成为通胀的核心驱动力之一。央行显然不愿重蹈覆辙。
加拿大的供需矛盾进一步加深了这一逻辑。新移民数量约为新建住房的两倍,供应端长期不足。在这种情况下,货币宽松不但无法改善可负担性,反而可能推高需求、抬升房价,加剧市场失衡。因此,央行将供给问题明确划归政府与市场,而将需求视为自身必须控制的变量。
市场长期以来的惯性思维——“降息等于改善住房可负担性”——在新框架下被彻底否定。央行的逻辑是:降息虽可短期缓解借贷成本,但随之而来的需求膨胀往往会推高价格,最终抵消甚至加重购房者的负担。因此,可负担性的改善必须依赖供应增加、收入增长或市场调整,而不是寄望货币宽松。

更深层次来看,这也反映了央行治理思路的变化:从传统的“单一预测”转向“多情景决策”。麦克勒姆指出,在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下,央行会减少对基础预测的依赖,更多地权衡风险情景。这种方法已延伸到住房市场,使得未来利率决策更具弹性,但同时也更谨慎。
整体而言,加拿大央行正在重塑市场预期。它没有排除未来降息的可能,但明确表示住房需求的通胀风险将成为政策的重要约束。对购房者、投资人和开发商来说,这意味着单纯依赖降息推动市场的逻辑已不再适用。房地产价格的未来走向,更取决于供给端的改善和经济基本面的支撑,而非货币政策的单向刺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