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税冲击下的央行豪赌:降息真能稳经济吗?
- 人脉中心项目部
- 6 days ago
- 2 min read
【人脉看点👀】09/19/2025
加拿大央行降息至2.50%:刺激经济还是重蹈覆辙?
9月17日,加拿大央行宣布将隔夜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2.50%,为三年来最低水平。央行表示,降息旨在提振需求、稳定投资,并在中期维持通胀接近目标。然而,这一决定引发广泛关注:降息能否真正改善投资与经济基本面,抑或只是再度推高房地产与金融资产价格?

降息背景
当前,加拿大经济面临出口锐减、企业投资低迷与劳动力市场趋软。央行承认,在需求放缓与贸易不确定性背景下,企业已明显缩减投资。降息理论上能降低融资成本、刺激提前支出,从而推动增长。但过去的经验显示,效果未必理想。
历史经验:宽松未能提振生产性投资
• 2015年油价崩盘:央行降息后,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和股市,而非生产性投资。
• 2008-09年金融危机:廉价信贷推高房价,但企业投资持续萎缩。
• 1995年墨西哥金融/贸易危机:即便大幅降息,房地产市场复苏缓慢,投资恢复不均衡。
这三次案例显示,加拿大的廉价信贷多流入“非生产性领域”,而非企业扩张。原因在于税收、监管与住房政策偏向房地产投资,使资金缺乏进入产业领域的动力。

2025年的特殊性
此次冲击源于政策驱动的关税与贸易壁垒,而非传统的油价或汇率波动。通胀预期相对稳定,市场并未担忧价格失控。但央行迅速降息,被部分批评为缺乏耐心,因为货币政策通常需要18至24个月才能发挥效果,过快宽松或埋下金融风险。
货币政策的局限
货币政策是一种“钝器”,只能整体刺激需求,却难以精准应对贸易冲击。历史经验表明,类似问题更依赖财政支持与贸易外交。此次降息甚至被比喻为“用锤子砸碎窗户赶苍蝇”,可能奏效,但代价极高。
结论
加拿大央行降息显示了防范经济下行的决心,但能否真正改善投资前景仍存疑。历史案例揭示,加拿大的结构性问题——信贷过度流入房地产与金融市场——依然存在。若无财政和产业政策的配合,仅靠货币宽松或难以根治经济困境。